基于蒙医药学理论体系的“讧血病”治疗
“讧血”是传统的蒙医概念,也是蒙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病种。在蒙医理论体系中,讧血概念首先基于蒙医“三根”、“七素”、“三秽”基础理论体系。
《传统蒙药与方剂》第三十章-治疗血病(琪素病)方中提及:
讧血病:由讧热引发至血热证。病因:体素为血希日。主要人饮酒、脂肪、红糖等热性饮食及酸性腐食和秋春季节过度睡者,骑马伤、被石头硬物损伤,劳力重伤者引起讧血病。
针对讧血症,古代藏医曾施行放血疗法,这种疗法能准确找出放血穴位,区分恶血与好血,刺准穴位后,放出来的就是恶血。这和中医里的针灸放血有异曲同工之效。
然而,以放血疗法治疗讧血症,需要极为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。清血八味片是蒙医血病(琪素病)经典名方,成方已有近300余年,最早出自于著名蒙医典籍《甘露四部》,名为“骚血普清散”,用于“清讧血”、“应放血治疗,但不宜放血的治疗”。现代医学中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血液粘稠均属“讧血”范畴。
责任编辑: 本文阅读人数:422 发布时间:2022-10-19
X